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圍棋資訊及轉帖

從中國圍棋零五后後繼無人說到「協會的責任」

discuss pic 2021-02-05 02:42:49


北京新浪網 (2021-02-05 14:24)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據 職業陶老師 公眾號報導。

  看到說中國圍棋零零后後繼無人,是這樣嗎?先看圖。

  九零后的十三位世界冠軍+豹子頭陳耀燁與新銳棋手的等級分遞進圖

  可以看出世冠們定段5年後就邁入一線棋手行列,7年成為冠軍級棋手,到10年就屬於穩定期了。柯潔可謂是「大器晚成」,定段1、3、5年時等級分幾乎均是最低的,5-7年時有了大爆發。

  從定段年齡來看,「世冠區」比下面的「新銳區」小了近一歲,這是定段賽政策的緣故(從2011年開始取消低齡錄取政策,2012年開始變成U25)。實際上就定段初期的表現來說,99后新銳對比他們的前輩不遑多讓。

  新銳領軍者的戰績談不上「後繼無人」,只是前幾人的年齡段與申真諝重合,使人感覺不夠給力。筆者讚成其他棋友說的因為中國「厚度」而導致新銳排名不夠高。其實對於一流棋手來說,等級分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棋手也會更看重國際比賽成績。世界大賽免選名額國家隊內部有一套積分演算法,相比很多韓國新銳,比賽機會還是少了些。像謝科等在近期的世界大賽上已經有了突破。相信過些年足矣扛旗。

  倒是新銳區後半段確實有些「後繼無人」。為了對應世冠區的14人,新銳區也選了14人,但王星昊之後的人選令人為難。雖然他們都剛定段沒幾年,還沒到出成績的時候,不過幾位低齡定段的零五後年輕棋手錶現並不算好。

  名字是當年定段男棋手裡,截止2020.12.31時等級分排名前三

  眼光放大到整個定段年,近幾年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名字。之前的「中國厚度」「一冠群」,是在北京道場黃金期磨練出的一大批優秀棋手,但隨著道場模式的改變,未來的生態也會發生些變化吧!

  各地圍棋普及培訓機構的名稱五花八門,有XX棋院(理論上叫棋院應該有地區性的「官方背景」,很多地方管的不嚴,這麼掛沒人管)、XX圍棋(教室)、還有叫XX道場的。在筆者的概念里叫道場應該是主攻「專業級」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沖段少年」的聚集地。筆者在定段二十年中寫道

  「本來21世紀頭十年北京各大道場還拼個不可開交,當時出現了你搶人才我挖牆腳的情況。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了個釜底抽薪,不記成本要成績,這簡直是降維打擊。北京道場的生存空間一下被擠壓得夠嗆,還好圍棋普及的市場也被鋪開了」

  中國的道場從一開始就是商業化模式,而杭棋每年投入在定段與低段職業棋手上的費用是遠超「市場」本身的。現在除了杭棋之外只有北京葛道還在做成規模的沖段級長訓班,其餘像聶道丁道等暫時已經不做這方面了。杭棋大概維持了百人左右的「沖段班」,再加上葛道,全日制訓練的沖段少年數量比十余年前縮水了不少。當初不少7-8歲的圍棋少年舉全家之力送往北京沖段,才造就了之前的厚度。

  不是說道場春秋就合理,彼時就有很多評論說小孩子從小停學沖段是不理智的,關於沖段少年「血淚篇」的報導也不少。杭棋現在給了很多補貼,從訓練住宿費用上看是極大的緩解了沖段少年家庭的經濟壓力。而且還有定段優先簽約的政策,給新入段的簽約棋手幾年蠻高的年薪(其他隊很少有新入段棋手能領到不低工資的),在這方面也是做足了工夫。但就今年(2020)來看連杭棋讀訓班的生源也不理想,有疫情因素、有各地興起的集訓隊的因素、也有沖段吸引力持續降低的因素。

  只是部分省級集訓隊的資料,另有些市級的,個別地方棋院也會搞半日制集訓。如果是免費或明顯低於市場價,基本有當地棋協補貼或企業讚助。在杭棋跟各地集訓隊的夾擊下,葛道沖段能堅持辦也很不容易了。

  近期像低段棋手全年無比賽下、圍甲欠薪等新聞頻出(其實問題一直都有),不知道會不會進一步削弱沖段少年的積極性。之前筆者在某群看到有人說「現在有實力的沖段少年最好先別定段,反正剛入段也沒棋下,還不如跟業餘天王們多練練,比賽多還有獎金,對手檔次也不低」。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一時竟然覺得有些道理。

  筆者平時聊天經常跟家長說圍棋這條路不好走,如果下定決心去沖段要考慮清楚。之前的文章也提過現在沖段「性價比」低了,但不是指圍棋這條路是「絕路」。現在走什麼路又容易呢?有次跟現在已經算是「沖段少年」的學生家長說起,他說「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是很愉悅的」,我默然。

  都說圍棋這條路太「窄」,這個當然得承認。之前做統計近二十年男子職業棋手,最讓我驚訝的是脫圈比例之低。定段二十年「大數據」,沖段成功的少年們今何在? 其實定段後去讀過大學的很多,這28位讀書中只是當前在讀。但目前不做圍棋相關工作算「脫圈」的很少。如果把定段理解成圍棋大學畢業,走「對口」工作的比例真是很高。這事情有兩面性,既可以認為圍棋市場足夠大,大家都可以在這行業里混、也可認為打小沖段的職業棋手們很難去適應別的行業。還有就是行業內部確實窄,不下棋了基本就是教棋(開棋社),可以說圍棋產業化,就只發展了圍棋培訓這一點。其餘像圍棋媒體、圍棋解說、圍棋文化或者賽事組織等沒有(無法?)形成產業。

  統計到了約85%符合條件的棋手,其餘人脫圈比例應該更大些,但整體比例仍然很低。

  沖段總會有人沖的,天才也不會被環境所左右。但會不會再有之前的「厚度」就難講了。我預測未來邊讀書邊沖段的人數會增多,沖段少年的整體實力可能會繼續下降吧!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職業棋手投身圍棋培訓。筆者並不了解日韓圍棋普及培訓的發展,但在中國感覺是挺「跨界」的,是超過圍棋擁有的涵義的。不過這樣也罷,至少現在職業棋手如果去教學還是不愁下家。以後圍棋培訓的發展可能是有資源的大型連鎖與強師資的小型機構並存。

  實際上圍棋行業的持續、有厚度的發展明顯也不該光靠頂層的成績去推動。筆者寫了好幾篇文章,除了職業體系生態的問題,一直強調中國圍棋協會「官方」該搭建一個「愛好者共同體」平台。盡量吸引全體愛好者註冊,有個會員認證,然後推進各級業餘賽事。當然這個需要、省、市、縣各級一起推動,現在中國圍棋協會也在搞各級協會的推進。但讓筆者疑慮的是他們究竟會不會做愛好者這方面的工作(真正當成主要工作),這個是很費精力的。很明顯,這方面不如培訓體系(升級升段賽為主)有利益性,做成人的肯定不能去收一級級的報名費與證書費。如果你經常上弈客(弈客少兒系)、新浪棋牌(弈招)、野狐(騰訊少兒)、弈城(愛思通)等網站,會發現近幾年各地少兒培訓的(推廣)文章多了不少,圍棋現在產業化堆積在培訓上肯定不是最理想的,對行業未來各方面發展都會有影響。

  之前發了圍棋,困在段位里后,有棋友留言說職業段位制度太落後,早該取消了。筆者認為直接一刀切明顯不現實,你可以不管日韓那邊的方法,但業餘都沒有一個完整的積分體系,到時候比賽資格怎麼算?相比開放業餘賽給職業棋手,還是不如先建立合適的職業低段比賽,等業餘的積分體系能完善了,怎麼操作也是水到渠成了。

  引用2019年底中國圍棋協會發佈的「中國圍棋業餘段位級位制2020版(試行)」

  中國圍棋協會實體化后投資(合股)了幾家公司,主要是賽事運營,平台搭建。

  中圍協之前也挨了棋迷不少批,如圖所示,中圍協在實體化后現在推出了一體化的智能考試平台。先不論這個體系是否合理?但至少這方面是有動作的。但我真心不希望只是一個「少兒升級升段賽平台」。業餘賽事,是各地協會在辦。棋迷都希望能建立更全面的賽事與活動體系(不要光有主要面向業餘強豪的全國大賽,跟培訓產業挂鉤的升級升段賽),就像西方足球強國一樣,層層遞進的聯賽體系,連小鎮都有足球隊。但一定要拿圍棋跟足籃球或電競(很多棋迷討論圍棋賽事喜歡拿電競對比)比,不現實,也不科學。

  筆者認同圍棋是個小眾項目,就行業性來講很單薄,但就項目來講,圍棋就在那裡,等著每個愛好者能多多參與。

  給人生以圍棋,而非給圍棋以人生,是對的。

Powered by XOOPS © 2001-2020 The XOOPS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