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李喆微博
寫過一篇論文,談競技圍棋的性別話語建構,以及對男女棋力差異的錯誤歸因(性別天賦)造成的對女棋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性別意識的負外部性。全文先不貼了,在這婦女節應景說一下其中幾個點。
其中一種話語是評棋時把某一位女棋手下的錯棋擴大為整個「女棋手」的集體弱點,比如嘲笑「這就是女棋手的棋」、「女棋手就是大局觀差、情緒化、缺乏創造力」等,但男棋手下了錯棋從來不會有性別評論,只會具體評論這一位棋手。實際上棋手的風格特點主要與個性和個體經驗相關,女棋手裡有擅長大局觀的,也有擅長戰鬥的,男棋手一樣。國象界也有過性別歧視的言論,相反身體競技中卻很少見嘲笑女運動員跑得慢之類的言語。認為「女人不適合下棋」其實是出於一種將「女棋手」貶抑為他者的男性智力優越感。
男女棋力差異的歸因當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顯然是學棋和從業基數差異。我看到的一些數據,初學者性別比大約是6:1左右,沖段的比例差距更大。在這種基數比例差距下,當然男性的整體和頂尖棋力更強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去說女性不適合下棋,就好比把古代女性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歸因為女性天生不適合學習,而不考慮受教育比例的嚴重不平衡,以及社會文化、性別意識的影響。其次,女棋手作為一種職業的吸引力不太高,而這又和性別話語對行業生存狀態的影響有關。還有一些其它的社會文化因素,這裡不展開了。
在棋類項目上將男女棋力差異錯誤地歸因為男女天賦智力差異,不僅僅是棋類從事者自身的問題,也是父權社會對男性在代表智力的項目上自居為先天強者的一種默許。這一現象潛在地限制了競技棋類領域的女性從業者的心理狀態,對行業結構與女棋手的收入亦可能造成不利影響。而在這個以智力水平為標誌的行業,如果形成一種基於錯誤邏輯的性別刻板印象,對整個社會的現代性別意識建構也會造成相當不利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