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帳號:

密碼:

記住我



忘記密碼?

現在註冊!
圍棋資訊及轉帖

平庸者該如何度過一生? 沒有父親就沒有吳清源

discuss pic 2022-02-05 01:32:51

北京晨報
  他生於清末,是富庶人家的第五子。17歲就結了婚,生了三個兒子。他大概是個很平庸的人,去日本留過學,也沒成為一代棟樑。倒是喜歡上了圍棋,投入了大量的熱情和精力,但棋力不怎麼樣。
  回國後,他在一個部門當小公務員。當時已經是民國,時局動盪,公務員工資拖欠嚴重,他工作積極性想來也不高。更何況,一是朝中無人,二是不善吹牛拍馬,出閣入相,想來也與他無緣。
  平凡人,合該庸庸碌碌度完自己的一生。而他做了一件也許很平常,卻讓人覺得是驚天動地的事:他經常上兩三小時的班就趕回家來。和工作相比,他更熱心於對兄弟三人的培養。他先是為孩子們請了塾師,教他們四書五經,當時孩子們分別是8歲、6歲和4歲,一起上課。為了便於監督,父親也和他們一起聽課,內容是《大學》、《中庸》、《論語》等中國政治的根本。
  這樣的課讀生涯延續了四年,隨著五四運動,新思潮不斷湧進,父親漸漸悟出來,舊的知識結構已經過時。他意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開始每天帶著孩子們玩了。
  從日本歸國的時候,他帶回大批棋譜,便教孩子們下棋。他欣喜地發現,老三明顯比哥哥們有悟性。家力已經微薄,不時要出入典當鋪。他還是從日本郵購了許多棋書,孩子們看圖擺棋型,他就在旁邊,把日文的解說部分念出來。
  因為老三進步神速,他甚至還帶著老三去過公園裡的小棋社,結交當時的圍棋高手。
  那時,中國並沒有職業棋手。圍棋是孔子說的「彫蟲小技」,只好過「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風雅而無用,中國人的正事是「學成文武藝、售於帝王家」。他為什麼讓孩子學這無用之事?孩子沒有來得及問他。他很快就吐血病倒,33歲就去世了。
  在去世前三天,他把三兄弟叫到病床前。把練字用的字帖交給了大哥,把小說給了二哥,交給老三的是棋子。這就算是他給孩子們的遺囑吧。之後,大哥做了官——中國人做官,文才武略都不重要,必須有一筆好字;二哥成為大學教授、文學家;而老三,他是吳清源,12歲嶄露頭角,13歲橫掃中國,15歲赴日後,在十番棋擂台擊敗了當時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稱為「昭和棋聖」、古今第一人。
  可以這麼說,沒有父親,就沒有吳清源。
  中國家教史上,向來少有父親的身影。擇鄰處的是孟母,刺字的是岳母,畫荻教子的是歐陽修的母親,給塾師雙倍束脩的是胡適的母親。雖然《三字經》也說:「養不教,父之過」,但我們還有一句「相夫教子」——教育孩子是女人家的事。
  只是,有些天賦,需要專業人士才能識別。西方的帕斯卡,12歲獨立證出歐幾里得定理,同為數學家的父親喜極而泣。而如果,他跑去告訴媽媽:「這條線和這條線是一樣長哦。」媽媽只能微笑給他一個吻:「你好棒,你去玩兒吧。」茫然不知自己錯掉了一個天才。
  自然,男人都想求助功名,但大部分人,注定平庸。平庸者該如何度過一生?是打打麻將、驢游一下,還是像吳清源的父親一樣,甘心一事無成,把盡量多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這或許,是值得每個父親考量的問題。
  何必要到中年之後,發朱自清之懺悔:「我是個徹頭徹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強,做父親更是不成。自然,子孫崇拜,兒童本位的哲理或倫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著父親,閉了眼抹殺孩子們的權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這只是理論,實際上我是仍舊按照古老的傳統,在野蠻地對付著,和普通的父親一樣。」——其實,吳清源的父親,也就是個「普通的父親」。他名叫吳毅。
吳清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owered by XOOPS © 2001-2020 The XOOPS Project